2017考研:怎么样评估院校考试报名困难程度?

点击数:715 | 发布时间:2025-06-07 | 来源:www.xhshbh.com

    2017考研备考学习群:
    158299658

    不少同学评估院校困难程度,只不过简单的看了看排名,这是不科学的,院校的考研困难程度由多个方面来决定,下面主要从八个方面来讲明,供大伙参考,期望大伙都能剖析,理性选择目的院校。计划招生人数

    这条信息一般在招生院校公布的专业目录里面有说明。大家一般觉得招生人数和录取几率成正比。一些特别热点的专业,假如不了解具体招生人数,非常可能从报名的那一刻起已经注定失败。为了保险起见,同学们不可以仅看今年的数据,好能看看往年的数据。

    考试报名人数

    这是一个比较重点的信息,从中可以看出你的角逐对手有多少。虽然这一数据只能看到前几年的,但足够大家大致看出当年的考试报名状况。每年招考波动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所以从以往的人数中也可以管窥一二。有些高校尤其是名校热点专业考试报名人数很多,像如此的专业,假如没足够强大的实力建议不要考试报名。

    实质录取人数

    通过这个大家能得知这个专业去年到底录取多少人,再结合去年专业目录公布的招生名额,可以看出该专业去年的招生录取状况。有一点应该注意,有的高校个别专业实质录取人数多于招生人数。所以要剖析下目的院校有没扩招的传统。假如往届存在扩招比较多的状况,大伙就不需要太在乎9月份公布的计划招生人数,毕竟复试时扩招的可能性会非常大。故建议选择学校的时候,尽可能选择招生人数多而且有扩招传统的学校。

    报录比

    录取人数除以考试报名人数就是该专业报录比。这一数据直接反映出某专业的热门程度。有不少名校的热点专业报录比达到10:1,甚至20:1。这反映的是名校热点专业的真实考情。角逐这样激烈,同志还需努力。

    推免人数

    不少同学觉得推免人数和考研没多大关系,这其实是一种误解。不少名校热点专业每年的推免名额不少,有些甚至占了当年招生人数的一半甚至更多。于是留给统考生的名额就极少,考研角逐愈加剧烈。如2014年人大金融学硕推免就占录取人数的53.96%,所以各位同学在考试报名之前,需要搞了解自己考试报名专业的推免人数。如若留给统考生的名额太少,就必须要慎重了。

    复试分数线

    复试线是最直观的数据,复试线越高,考研困难程度越大。

    以经济学为例,2016年国家线为325,大致等于高考考试二本线的困难程度,比较简单350大致等于一本线的困难程度复试线到370就非常难了,一般是最好的985之类的名校或者顶级财经类院校才会达到。复试线到380甚至390,基本上是考研困难程度最高那一档了。至于清华五道口复试线420分的状况,一定是中国难了。

    但,复试线在两种状况下会失去参考价值,一个是复试比率过高,另一个是不同学校专业课考试试题困难程度差异太大。

    进入复试比

    复试比是指,计划招收人数和进入复试人数的比率。教育部规定最低的复试比率为1:1.2,这就意味着,假如录取10人,就会有12人进入复试,有两个同学注定要当炮灰。

    有些学校复试比会高达1:1.5,甚至1:2。复试比率假如偏高,就能说明两个问题:一,复试线的参考价值减少二,复试角逐激烈、风险更大。

    以中山大学金融硕士为例,中大金融硕士2013年到2015年复试线只有330分,不少人便误以为在过去两年中山大学的金融硕士非常不错考,那就大错特错了,14年该专业招收45人,结果有96人进入复试,这炮灰可不是普通的多。

    最后成绩计算方法

    总成绩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初试分和复试分占总成绩的网站权重。有些学校初试分会占到总成绩的70%,有些是初试、复试各占50%,有些学校就不重视复试,复试分只占总成绩的20%、甚至10%。复试总分越高、复试分数在总成绩中占的网站权重越大,那复试就越要紧了。或许10分钟的面试同等于复习了将近一年的初试。所以建议那些应试能力比较强的同学尽可能选择复试占比较低的院校。特别是内向、表达能力不好的同学,要防止复试比率过高的学校,以免复试被黑。

    另外在对比不同学校考研困难程度的时候,还要横向考虑专业课考试试题难易度的差异,还有的学校不公开试题,所以还要多方权衡。因为笔者专业所限,没办法一一透彻剖析,故不做赘述。

    最后,建议大伙在备考期间必须要多搜集信息,并且多方面考察,如此出来的结果才会比较可靠。假如指望通过一两条规律就做出判断,那样或许会有失偏颇。掌握认识自己、知道自己,了解自己想要什么、善于什么、缺失什么。

    考研院校选择,其困难程度不亚于高考考试,甚至从某种程度上直接决定了考研是不是可以成功!所以,方向非常重要!大伙有院校专业方面的选择困难症都可以免费咨询中公考研,大家都一直致力于为考生提供优质的服务,同时,为了便捷大伙学习,中公考研特为广大学子推出2017考研OL乐学、全年集训、精品网课系列备考专题,针对每个科目要素进行深入的指导剖析,欢迎各位考生知道咨询。同时,中公考研一直为大伙推出考研直播课堂,不出门就能轻松学习!

    精彩文章推荐

    十三大学科门类解析2017考研:法硕九大名校对比剖析2017专业选择忌“盲从”中国61所名校中的王牌专业面对面告诉你如何选专业2017经济学考研择校的5大梯度想考名校的快点进去!2017考研择校“城市论”2017考研不可错过的十大专业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中公考研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人力资源网(https://www.dgzhou.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人力资源网微博

  • 中国人力资源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